Wednesday, March 21, 2007

財富會自然集中(完)

以這篇作為結束。

當初,我之所以會去思考Pareto法則,最主要是碰到一個全世界美國以外的巴菲特迷所經常提出的問題:巴菲特的方法,能夠用在我國的市場嗎?

大家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如果沒有可口可樂、吉列、華盛頓郵報等美國公司,如果不是在美國,我們能夠在local市場上找到值得永久持有的股票嗎?

如果買天仁、琉園、或信義房屋,可以永久持有嗎?

前面提到了山峰模型,現在我們要來看看河流模型。如果你翻開地圖,仔細看地圖上的河川,你會發現,河流總是由小支流開始,逐漸匯集,最後成為一條大河而流入海洋。這麼多的支流和主流,形成了一個河川體系。而河水的流量,也從支流逐漸增加,當然,主流的流量最大。

現在,我們試著以河流模型來看看城市網路模型。我們常常看到地圖會把某個城市的航線畫出來,連接到其他城市。這些城市看起來就是一個網路。城市網路和河川網路有點不一樣,比較複雜,有來有往,形成迴路。但我們還是會看到城市的主從之分,就好像河流有主流和支流之分一樣。

位於主流地位的城市,其資源往往也比位於支流的城市多。我們可以看看這個例子:旗山、鳳山、大樹、左營等是高雄的「支流」,而高雄、台東、花蓮、台中、台南、新竹、宜蘭等則是台北的「支流」。東京和香港好像是亞洲的二大主流;而全世界的最大主流似乎是在紐約。

接下來,我們要再以另一個角度看城市。我對紐約並不瞭解,因此,我們以台北來說明。大台北區有台北縣和台北市,而台北市又分許多區,如松山、大安、文山、北投等區。如果仔細分析比較這些區,也會發現資源似乎集中少數幾個區。只要把公車路線和捷運網路畫出來,大概也可以看出市中心和幾個熱門區域,例如忠孝東路四段、和敦化南路一帶所形成的「東區」。

如果你拿台北東區和宜蘭南澳來比,就會發現除了資源分配顯然不對等之外,資源的成長速度也明顯不一樣。(你甚至可能還不知道南澳在哪裡。)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拿紐約曼哈頓區和吐魯番窪地來比,對比就更明顯了。當然,我並沒有歧視任何一個鄉下偏遠地區的意思,只是說明資源配置的不對稱性。

有了這個觀念,再來看天仁和可口可樂。從資源配置不對稱的觀念來看,就會發現天仁儘管優秀,卻只是區域性,其市場是「有限」的。而可口可樂卻在相對上,除了腹地富裕廣大之外,還有一種侵略性:可口可樂很容易賣給南投人,但天仁卻很難到紐約曼哈頓賣茶。即使天仁以茶餐連鎖餐廳打進紐約,也是相當有限而辛苦的。

分析到這裡,雖然我們還不能斷言台灣的股票不能像可口可樂一樣永久持有,但似乎從河川模型中,我們也該知道選哪個市場比較合適了。

在此,可能有人要問,如果這樣,那大家就都買美國股票就好了,其他國家的股票還有人要買嗎?如果大家不買其他國家股票,造成股價下跌,從價值投資角度看,這不正好是個投資良機嗎?

其實,這是另一個變數了。我們之前所有的討論,都假設是在符合安全邊際的原則下投資,以避免股價在不同區域發生高估或低估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既然前面分析,要累積財富就要投資在消費性壟斷的公司。現在,再進一步,既然要投資消費性壟斷公司,就投資全世界最大的品牌吧。通常,這是在美國市場。六福和迪士尼,你選哪一個?當然,再提醒一次,要等到價位符合安全邊際時才買進。

寫到這裡,似乎該舉美國消費性壟斷公司長期成長的例子了。正巧最近The Motley Fool上有一篇文章Let the Cash Roll In,裡頭舉了持有百事可樂、沃爾瑪、雅芳、和Home Depot等公司股票二十年的驚人效果。我想,這就是最好的例子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