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14, 2007

投資人買連動債之前請先讀這篇(一)

這幾天陸續有朋友問我連動債的問題,我才發現,連動債在台灣已經賣了那麼多年,問題依然一樣,外商批給本國銀行(或本國券商),再由本國銀行的PM(產品經理)包裝後,和通路,一般是理財專員切一個獎金比率,還有簡短的產品說明與話術之後,就交給理專,甚至是櫃台人員去賣。賣給誰呢?通常都是不瞭解商品,卻急於想增加利息收入的人。阿彌陀佛。阿門。善哉善哉。

其實投資人完全無招架之力。現在你隨便找一張連動債的DM來看,除了全篇都在暗示不買可惜之外,投資人其實是看不懂的,更不要說是評估價格合不合理了。基本上,大多數的投資人根本就不知道他買的是什麼東西。

連動債真是近十多年來的最偉大金融創新啊。一般投資債券的人,多半是比較保守的投資人,注重收益和保本,當然,很多是有錢人。而選擇權的投資人則多半是比較積極型的人,或是比較喜歡新東西的人,年輕人居多,有沒有錢就不知道了。當你把債券+選擇權=連動債時,你讓有錢的老伯也變時髦了,回家說,老伴兒,我今天買了連動債。但當他太太問:「那是什麼東西?什麼動不動的啊?你可不許給我在外面亂搞啊!」老伯:「唉,你不會懂的啦,連我都不太懂了,反正是好東西就對了。」

他們是真的不知道。不知道影響連動債損益最厲害的部份是選擇權。而選擇權除了艱澀難懂之外,還千變萬化,除了選擇權的種類奇多之外,選擇權的組合,也是連動債經常做的「創新」,更是難上加難。在大學或研究所這是一門課,甚至還分入門和高等。那該如何介紹呢?這真是難倒我了。說得太難,根本就不是這裡可以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而說得太簡單,你拿到DM時還是抓不到重點。

是的,我這篇的目的就是抓重點。一方面我不會去觸及數學模型和評價計算,另一方面這裡也先不管費率、擔保銀行債信評、或是債券部分的問題。所以你也不要去管「配息率」了,說白一點,連動債的「配息」,多半是割下你身上的肉,拿到火鍋裡涮兩下再拿給你的嘴巴吃。你去比「配息多高」而沒有先進工具去評價算出連動債的「理論價值」,那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選擇權才是重點!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選擇權,我勸你不要買連動債了,人生之路何其多,何必一定要被理專牽著鼻子走?但是如果你想學,很好,這裡有整理得好好的資料,你也可以用Google搜尋一下「選擇權」,資料相當多。

選擇權的資料中,有一部分是講策略的。你可以看這裡。策略有許多種,請先看其中二種,而且二種就好了,因為這二種都是「看多」的策略,符合一般人認為「股票漲就賺錢,跌就賠錢」的直覺。這種類型的商品佔了大多數。第一種是「買進買權」,而另一種則是「賣出賣權」。

請看先買進買權的「損益圖」,座標圖的右方是條向上的斜線,表示股價漲,你就跟著賺錢。這斜線在中間穿過橫軸之後沒多久,一路往左,是條水平線,表示股票不管怎麼跌,你只賠固定的損失,即使股票跌到零也不會跟著一路賠到精光。

現在,我們可以介紹第一個最陽春的「保本型」連動債了。你買張一年到期的債券並買進一個單位的買權(也就是買進買權),這就是了。當然,一張債券搭配多少單位的買權會有不同的效果,這就是「參與率」。以前利率沒這麼低,假設是5%,那麼一百元的債券,一年後就是105元。不如把這五元先拿出來買「買權」。所以連動債發行人可以把95元先拿去買一年到期利率大約是5%多的一債券,然後拿5元去買「買權」。這樣,一年之後,不管股票漲或跌,他都可以保證還你100元,這就是100%保本了。當然他也可以一開始拿10元去買「買權」,這樣股票漲的時候你賺得比較多,可是萬一跌了,你就沒有100%保本了,大概是拿到94.5元。「保本率」為94.5%。

第二個陽春型連動債是所謂的「高收益」連動債,你可以猜得出來,就是買一張債勸並且賣出一單位的「賣權」。沒錯。所以我們要看一下「賣出賣權」的損益圖。

(待續...)
投資人買連動債之前先讀這篇(二)
連動債慘案


Monday, April 09, 2007

排行榜效應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馬太福音第25章

我在《從比賽中出線的天才》提到,參加比賽得獎是小公司取得知名度,進而掌握壟斷能力的一個手段。

現在談談另一個手段:排行榜。

「人多的餐廳一定好吃」和「好吃的餐廳一定人多」這二句,你覺得哪一句對?還是都對或都不對?

我個人覺得都對。而且我吃飯選餐廳也是「遵此要領」。不只是我,許多人都「遵此要領」。理由很多,但基本上的心理卻是人多總不會錯的。

反過來,對餐廳來講,就是隨時要保持門庭若市。我看過饒河夜市有某一家攤販,東西其實不怎麼樣(當然也不差就是了),卻每天大排長龍。我有一次下定決心排排看,想探個究竟,竟意外發現其實東西並沒有想像中好吃。但長龍還是照樣每天有人排。

過去大學聯考時代,喔,是我那個年代的東西,其實各校各科系的排行順序很少變動。其排名順序當然不是毫無道理,但無法及時反應社會變動也是事實。考生「反正照上一屆的順序排準沒錯」。於是許多畢業即失業的科系竟可長年排在前面。當然,我完全同意讀大學不是為了就業,不過,也不能完全不考慮出路,是吧?

排行榜效應也可稱為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1968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提出這個術語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同一個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個獎項幾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個研究生完成的。」

此術語後為經濟學界所借用,反映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贏家通吃的經濟學現象。

參考連結

回到公司的競爭優勢上,如果一家公司善於利用排行榜效應,則能夠輕鬆取得壟斷地位。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公司想當龍頭的原因。不過排行榜有很多種,有企業五百大、財務指標、產品市佔率、銷售排行榜等等不一而足。只要抓到竅門,就能以非常少的成本異軍突起,取得令人羨慕的壟斷地位。

要投資,當然選具有排行榜效應的公司。

Friday, April 06, 2007

白石斛



白石斛(Den. moniliforme)分佈極廣的石斛,台灣則800~2500公尺山區皆可見,常發現於陽光充足之樹冠層,但也有長在石頭上者。我曾在烏來看到長在山壁岩石上的白石斛。

白石斛的花嬌美可愛,野外看到常令人流連忘返,雖沒有一葉蘭豔麗,但高雅的植株與花朵的確耐人尋味。

白石斛的花變異頗大,一般為白色略帶紅暈,但也有偏紅者,大陸甚至還有黃色花,也許是混到黃花石斛了。花朵也有圓整、細長、扭絞等不同形態,千變萬化。可惜平地種植開花不易,每每植株越種越小,終香消玉殞。

這株白石斛攝於太平山。現正是花期。還可以看到不少的一葉蘭。

Tuesday, April 03, 2007

高股息與股息再投資

這陣子各上市公司紛紛發佈今年股東會日期以及股利分派計劃。自然,高股息股票又成為市場焦點,許多投資機構也大力推薦這類股票。從股息殖利率來看,很多高股息股票要比定存好。

換言之,股息殖利率提供了一個管道,和利率產生連結,產生了股價支撐效果。

例如,假設某檔股票每股配息3元,股價75元,則股息殖利率為4%。若定存利率為2%,則似乎這檔股票的投資報酬率還不錯,把錢放在這檔股票總比放定存好,於是產生了某種程度的股價支撐效果。

這個效果,和本益比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股息殖利率讓人覺得更為真實,更為具體。因為投資人「真的」拿到股息了。股價在這點上,某種程度得到了合理化的感覺,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支撐效果。根據研究,配息的股票較有抵抗空頭的能力。

上市公司當然善於運用這個股價穩定效果,而且,利潤以現金方式配發出去,股本不會膨脹,淨值也不會增加。於是對於未來本益比和股東權益報酬率不會產生稀釋效果。未來經營壓力也就相對降低不少。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當然,除了投資人失去的複利成長效果。企業把利潤全數以現金發放給股東,換言之,企業並沒有累積利潤,淨值也不會成長,更不用談複利效果。

這等於是經理人對股東說,我只管一年的利潤,而長期成長的問題,就必須由股東自己想辦法。

這和幾年前公司把利潤留在公司,卻胡亂投資的亂像比起來,當然好多了。我記得當年企業轉投資浮濫,頻頻採盈餘轉增資方式把資金留在公司,而經理人卻胡亂投資,肆無忌憚。有的公司之轉投資甚至高達淨值的四成到五成。如果你用20元買一股,相當於有8到10元是買到你所不瞭解的轉投資。這樣的公司,轉投資錯綜複雜,即便本業優良,教人如何下手投資?

如今時局逆轉,公司「良心發現」,把現金發還股東,讓股東自行決定如何運用。股東就必須思考清楚,如何再投資。

對我來說,每年的配息再投資是一大工作。不輸獲利了結賣股後的再投資。甚至更重要。投資得好,就能維持複利成長。

早期我都是拿到現金之後立即買進同一檔股票,效果也不錯,不過,後來我改成另啟爐灶,當成新投資,等到適當的標的和適當的價格再出手。優點是不會買到太貴的價位,符合安全邊際原則,而缺點則是會有現金空檔,不知要抱現金多久,抱太久了終究會影響績效。

不過不管怎麼說,討論股息問題,都要從長期投資的觀點來看才有意義。千萬不要以短線操作「高股息概念股」,你如何知道除息前後股價是漲是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