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言之,股息殖利率提供了一個管道,和利率產生連結,產生了股價支撐效果。
例如,假設某檔股票每股配息3元,股價75元,則股息殖利率為4%。若定存利率為2%,則似乎這檔股票的投資報酬率還不錯,把錢放在這檔股票總比放定存好,於是產生了某種程度的股價支撐效果。
這個效果,和本益比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股息殖利率讓人覺得更為真實,更為具體。因為投資人「真的」拿到股息了。股價在這點上,某種程度得到了合理化的感覺,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支撐效果。根據研究,配息的股票較有抵抗空頭的能力。
上市公司當然善於運用這個股價穩定效果,而且,利潤以現金方式配發出去,股本不會膨脹,淨值也不會增加。於是對於未來本益比和股東權益報酬率不會產生稀釋效果。未來經營壓力也就相對降低不少。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當然,除了投資人失去的複利成長效果。企業把利潤全數以現金發放給股東,換言之,企業並沒有累積利潤,淨值也不會成長,更不用談複利效果。
這等於是經理人對股東說,我只管一年的利潤,而長期成長的問題,就必須由股東自己想辦法。
這和幾年前公司把利潤留在公司,卻胡亂投資的亂像比起來,當然好多了。我記得當年企業轉投資浮濫,頻頻採盈餘轉增資方式把資金留在公司,而經理人卻胡亂投資,肆無忌憚。有的公司之轉投資甚至高達淨值的四成到五成。如果你用20元買一股,相當於有8到10元是買到你所不瞭解的轉投資。這樣的公司,轉投資錯綜複雜,即便本業優良,教人如何下手投資?
如今時局逆轉,公司「良心發現」,把現金發還股東,讓股東自行決定如何運用。股東就必須思考清楚,如何再投資。
對我來說,每年的配息再投資是一大工作。不輸獲利了結賣股後的再投資。甚至更重要。投資得好,就能維持複利成長。
早期我都是拿到現金之後立即買進同一檔股票,效果也不錯,不過,後來我改成另啟爐灶,當成新投資,等到適當的標的和適當的價格再出手。優點是不會買到太貴的價位,符合安全邊際原則,而缺點則是會有現金空檔,不知要抱現金多久,抱太久了終究會影響績效。
不過不管怎麼說,討論股息問題,都要從長期投資的觀點來看才有意義。千萬不要以短線操作「高股息概念股」,你如何知道除息前後股價是漲是跌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