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文摘精選收集了許多價值投資上的經典智慧,「其中有些觀點雖年代久遠,但歷久而彌新,仍然適用於今日的股市投資,值得投資人細細品味、深刻思考。」
作者valueinvestor很有心,作出如此經典部落格,造福我輩,真是一大美意。
可惜字有點小,我有老花眼,閱讀上有點吃力。但對眼力好的朋友而言,版面安排應該是很棒的,一次可以流覽許多投資嘉言。
Reading, Translation, Investment Ideas, Chinese Painting, Go, Flowers, and Music.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閱讀、翻譯偶拾、投資心得、水墨畫、圍棋雜感、種花、音樂等,總之,想到什麼寫什麼。
Friday, March 30, 2007
網路銀行實際體驗
網路銀行其實已經出來了好一陣子,但我一直考慮安全問題而沒使用,因為,如果一不小心大筆金額出錯,那可是很麻煩的。剛推出的東西,還是不要當第一批敢死隊比較好。銀行和存戶都需要時間適應,銀行要調整或整合他們的系統和作業流程,而存戶則必須懂得管理安全問題。
如今網路銀行已經有一陣子了,陸續也發現一些問題,也陸續解決了,我覺得是開始用網路銀行的時候了。尤其是我,一堆證券戶,利息幾乎等於零,但若要整合各帳戶金額轉成一筆定存,就必須匯來匯去的,而且定存到期後,遇到要買股票時,又要匯到證券戶,不僅不經濟,還很麻煩。
現在,有了網路銀行,我的問題解決了。只要坐在電腦前就可以調度資金,而且各帳戶餘額隨時掌控,精確無比。
至於活存定存互轉問題,我覺得也解決了。匯豐的HSBC Direct現在活存利息直逼一般銀行的定存,真是解決了我的困擾。股票出售後的閒置資金終於很好調度了。
於是我把所有的往來銀行都開網路合約。實際Run下來,有一些體驗可以說出來,供大家參考。
首先是密碼和ID問題,去開網路銀行之前,先想好ID和密碼,而且密碼有二層。密碼必須英數混合,一般是六碼以上,但也有規定要八碼的。我建議開戶之前在家裡先把密碼想好,而且最好是八碼。
還有,帳戶多的人,切記,每家銀行的網路戶ID和密碼都要記下來,寫在紙上或是存在電腦裡都可以。存電腦word的話,最好加密。密碼忘了很麻煩。我去開網路戶時,就親自看到有客戶密碼錯誤多次後被鎖住,必須再到銀行設定。存戶似乎不很高興,竟罵起承辦人員,吵著要把戶頭結清。
還有,約定轉入帳戶(就是從網路帳戶轉出,存入到約定帳戶),有的銀行限制一定要本人的帳戶,我也覺得這個規定很好。約定帳目最好都是自己的帳戶,這樣,錢轉來轉去,萬一出錯,還是在自己手上。
還有,幾乎所有的網路銀行都只能用IE,不可以用Firefox,除了HSBC Direct以外。
最後,我建議不妨還是開一個HSBC Direct戶。HSBC Direct開戶是和你約時間在Starbucks開戶喔,很有趣。而且可以自行增加subaccount,匯出到約定帳戶免手續費,再加上金融卡跨行提款也是免手續費,很適合拿來作為活存的主帳戶。
此外,HSBC Direct和ING Direct很像,我覺得這個現象值得注意。傳統銀行的營運模式將會遭受強烈挑戰。Direct真的很可怕。金融界競爭即將開啟另一戰局。而競爭,絕對影響獲利。
如今網路銀行已經有一陣子了,陸續也發現一些問題,也陸續解決了,我覺得是開始用網路銀行的時候了。尤其是我,一堆證券戶,利息幾乎等於零,但若要整合各帳戶金額轉成一筆定存,就必須匯來匯去的,而且定存到期後,遇到要買股票時,又要匯到證券戶,不僅不經濟,還很麻煩。
現在,有了網路銀行,我的問題解決了。只要坐在電腦前就可以調度資金,而且各帳戶餘額隨時掌控,精確無比。
至於活存定存互轉問題,我覺得也解決了。匯豐的HSBC Direct現在活存利息直逼一般銀行的定存,真是解決了我的困擾。股票出售後的閒置資金終於很好調度了。
於是我把所有的往來銀行都開網路合約。實際Run下來,有一些體驗可以說出來,供大家參考。
首先是密碼和ID問題,去開網路銀行之前,先想好ID和密碼,而且密碼有二層。密碼必須英數混合,一般是六碼以上,但也有規定要八碼的。我建議開戶之前在家裡先把密碼想好,而且最好是八碼。
還有,帳戶多的人,切記,每家銀行的網路戶ID和密碼都要記下來,寫在紙上或是存在電腦裡都可以。存電腦word的話,最好加密。密碼忘了很麻煩。我去開網路戶時,就親自看到有客戶密碼錯誤多次後被鎖住,必須再到銀行設定。存戶似乎不很高興,竟罵起承辦人員,吵著要把戶頭結清。
還有,約定轉入帳戶(就是從網路帳戶轉出,存入到約定帳戶),有的銀行限制一定要本人的帳戶,我也覺得這個規定很好。約定帳目最好都是自己的帳戶,這樣,錢轉來轉去,萬一出錯,還是在自己手上。
還有,幾乎所有的網路銀行都只能用IE,不可以用Firefox,除了HSBC Direct以外。
最後,我建議不妨還是開一個HSBC Direct戶。HSBC Direct開戶是和你約時間在Starbucks開戶喔,很有趣。而且可以自行增加subaccount,匯出到約定帳戶免手續費,再加上金融卡跨行提款也是免手續費,很適合拿來作為活存的主帳戶。
此外,HSBC Direct和ING Direct很像,我覺得這個現象值得注意。傳統銀行的營運模式將會遭受強烈挑戰。Direct真的很可怕。金融界競爭即將開啟另一戰局。而競爭,絕對影響獲利。
Monday, March 26, 2007
從比賽中出線的天才
最近台灣出現了幾位台灣之光,從棒球的王建民,到馬拉松的林義傑,再到圍棋的周俊勳。尤其是林義傑和周俊勳的故事,非常感人,他們的奮鬥歷程教人看了打從內心深處尊敬他們。
就以這次的LG盃世界棋王戰來說,其實另一位台灣旅日圍棋好手,也是許多人的偶像,張栩早就得過第九屆的冠軍了,但那次張栩稱王所帶給我國的興奮之情,似乎還沒有這次來得具震撼力,可能是張栩早就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吧。
其實,LG盃世界棋王戰,周俊勳每一屆都參加,但以前都未能打進前八強就敗北了。這次能得到第十一屆冠軍,除了展現棋力之外,更是一種意志力的終極表現。他每一次都要從二百五十六名參賽的職業好手中,一路過關斬將,才能打進最後八強,取得奪冠機會。
另一個值得注意,卻比較少被媒體批露的是林至涵七段,他也是從兩百五十六位報名參賽職業棋士中,從預賽一路關斬將,打進最後八強,拼戰精神十足。詳東森新聞。
寫到這裡,你應該可以感受到LG盃世界棋王戰的威力了。這不是傳統日本的頭銜賽,不是本因坊、棋聖、或名人賽,而是LG提供獎金所贊助的世界大賽,讓天下圍棋好手共聚一堂一較高下。有實力的棋士,若能在大賽中脫穎而出,打敗其他高手,就能名震天下。
但是未成名之前的職業棋士,他們的生活是如何呢?自由時報的《我職業棋士收入 不及白領族》一文提到:
台灣圍棋界,長久缺乏政府、企業的資助,除了少數頂尖棋士能在國外比賽拿到高額獎金,十之八九都靠教棋費餬口,收入比一般白領上班族還 不如,很難留住人才。
以企業界來說,這就是品牌形象一夕之間建立起來了!!!
我們在此把話題轉回企業界。我們都知道品牌建立非常困難。往往花大錢造勢仍難成功,甚至於像明碁那樣去打廣告、去買品牌也未必有效果。
然而,比賽是一條品牌的終南捷徑,尤其是沒沒無聞小企業的終南捷徑。
前不久台北辦了牛肉麵節,一下子好幾家(我覺得)不怎麼樣的牛肉麵竟成了高檔美食,甚至還挽救了牛肉麵這個了無生氣的產業。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吧,多年前住家附近有老董牛肉麵,吃起來普普,沒什麼特別感覺,只是一般的裹腹餐廳罷了,但後來老董在牛肉麵節得獎,突然間門庭若市,人潮不斷,連我自己也覺得他們的麵變好吃了,經常去吃。
我認為,老董就是從比賽中所產生的牛肉麵天才。其道理和張栩或周俊勳是一樣的。
上市公司中,其實也有「從比賽中出線的天才」,從比賽中建立品牌,還滿有意思的,也很容易找到。我相信這些公司除了擁有曲折動人的故事之外,還有寶貴的長期的競爭優勢。
你應該不難找到。
就以這次的LG盃世界棋王戰來說,其實另一位台灣旅日圍棋好手,也是許多人的偶像,張栩早就得過第九屆的冠軍了,但那次張栩稱王所帶給我國的興奮之情,似乎還沒有這次來得具震撼力,可能是張栩早就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吧。
其實,LG盃世界棋王戰,周俊勳每一屆都參加,但以前都未能打進前八強就敗北了。這次能得到第十一屆冠軍,除了展現棋力之外,更是一種意志力的終極表現。他每一次都要從二百五十六名參賽的職業好手中,一路過關斬將,才能打進最後八強,取得奪冠機會。
另一個值得注意,卻比較少被媒體批露的是林至涵七段,他也是從兩百五十六位報名參賽職業棋士中,從預賽一路關斬將,打進最後八強,拼戰精神十足。詳東森新聞。
寫到這裡,你應該可以感受到LG盃世界棋王戰的威力了。這不是傳統日本的頭銜賽,不是本因坊、棋聖、或名人賽,而是LG提供獎金所贊助的世界大賽,讓天下圍棋好手共聚一堂一較高下。有實力的棋士,若能在大賽中脫穎而出,打敗其他高手,就能名震天下。
但是未成名之前的職業棋士,他們的生活是如何呢?自由時報的《我職業棋士收入 不及白領族》一文提到:
台灣圍棋界,長久缺乏政府、企業的資助,除了少數頂尖棋士能在國外比賽拿到高額獎金,十之八九都靠教棋費餬口,收入比一般白領上班族還 不如,很難留住人才。
台灣棋院專員陳怡貞指出,目前已知台灣圍棋人口約兩百萬人,但職業棋士僅四十五人。台灣不像日本、韓國、中國對職業棋士十分重視,日本頂尖棋士一年的收入,以幾「億」日圓計算,台灣赴日發展的職業棋士張栩,曾傳出一年有高達新台幣四千萬元的收入。
職業棋士黃祥任說,職業棋士的收入主要來自比賽獎金、出席賽事的對局費及教棋費。對局費最少一局三千元,最高一局一萬五千元;教棋費一小時約一千元,出名棋士教棋約兩、三千元。
台灣國內的圍棋賽事以「天元賽」八十萬元獎金居首,其次是「王座賽」四十萬元、「國手賽」二十五萬元。
職業七段的陳詩淵收入來源是比賽獎金和對局費,去年年收入約一百萬元;職業五段的黃祥任則靠教棋費收入,一個月約四萬元。
這點,的確讓人驚訝,當然也就越發對周俊勳等棋士感到佩服。
但也凸顯了另一焦點,比賽的品牌效果。一旦從大賽中得冠,個人威望隨之而來,一旦奪冠,就自然而然成為圍棋天才,當之無愧。以企業界來說,這就是品牌形象一夕之間建立起來了!!!
我們在此把話題轉回企業界。我們都知道品牌建立非常困難。往往花大錢造勢仍難成功,甚至於像明碁那樣去打廣告、去買品牌也未必有效果。
然而,比賽是一條品牌的終南捷徑,尤其是沒沒無聞小企業的終南捷徑。
前不久台北辦了牛肉麵節,一下子好幾家(我覺得)不怎麼樣的牛肉麵竟成了高檔美食,甚至還挽救了牛肉麵這個了無生氣的產業。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吧,多年前住家附近有老董牛肉麵,吃起來普普,沒什麼特別感覺,只是一般的裹腹餐廳罷了,但後來老董在牛肉麵節得獎,突然間門庭若市,人潮不斷,連我自己也覺得他們的麵變好吃了,經常去吃。
我認為,老董就是從比賽中所產生的牛肉麵天才。其道理和張栩或周俊勳是一樣的。
上市公司中,其實也有「從比賽中出線的天才」,從比賽中建立品牌,還滿有意思的,也很容易找到。我相信這些公司除了擁有曲折動人的故事之外,還有寶貴的長期的競爭優勢。
你應該不難找到。
Sunday, March 25, 2007
Saturday, March 24, 2007
同業合併
最近出現了二件同業合併的消息。一件是華碩技嘉案(相關消息),一件是好樂迪錢櫃案(相關消息)。
兩個合併案雙雙破局,市場傳言頗多,但不管如何,股價應聲下挫是免不了的。然而,對於類似的同業合併,我一向極有興趣,因為合併釋出許多經濟訊息,雖不足以預測股價走勢,但對於選股,我相信是所啟示。
其實這二個合併案的性質,完全不同。至少從競爭的角度來看,這二個案子真的完全不同。
一般而言,同業都是處於敵對和競爭的狀況。二家同業願意盡棄前嫌,有一方或是二方都願忍氣吞聲,只求合解,必有其他重大因素。合併的程序複雜,牽涉許多問題,有程序問題,也有實質問題。正常的企業,日常營運已經夠煩的了,何必沒事找事,去做無謂的合併?
因此,合併的動作背後,必然有一經濟訊號,而且是重大的訊號。不管合併是否成功,我們都應抓住這個訊號。
對了,我在這裡不作股價預測,更沒辦法像外資研究員一樣,為合併案破局算出目標價。因為現實的變數實在太多了,除了外資研究員可以頻頻拜訪公司深入評估外,一般人是很難做出精確估算的。
但我們還是可以透過背後的訊息,瞭解競爭狀況。我覺得華碩技嘉案,有點像是二個人打架打了多年,有一方累了(或雙方都累了),而且其中一方已傷及要害,而不得不求和以圖生存。
請注意,這是激烈拼鬥的下場。不論合併是否成功,存活下來的一方,還必須和其他人(即市場)打架拼命。繼續鬥爭下去。
而好樂迪錢櫃案則不同。二家當然也有競爭,但聯合或結合的機會更大。他們要面對同樣的上游唱片公司,也要面對差不多相同的客戶。但這好像二個人「狼狽為奸」。用「狼狽為奸」似乎不太好,不過實質的情況的確如此。他們就好像日月潭中僅有的二艘船供客戶搭乘(舉例的而已,與事實無關)。這二艘船的船主發現,儘管二船新舊、性質、大小、載客量、和舒適性完全不同,他們可以協調票價和客戶如何分配,讓雙方得以最少的成本賺最的多錢。
好樂迪案三年多前已談過一次,這次又談,可見合併的誘因。
而華碩的案子則不同。除了二軍對殺之外,還有其他人在一旁虎視眈眈。打掉一個對手,不表示獲利,因為還有其他人會加入。但殺掉一個,則或可收殺雞儆猴之效。
因此,我認為華碩和技嘉談合併只是讓技嘉獲得喘息機會罷了。我覺得理智的華碩,不應該養虎為患。更不要讓抓到的老虎反過頭來咬死獵人。華碩和技嘉談合併,除了製造更多問題之外,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多了一個潛在的競爭者。
重點是華碩所處的產業太競爭了,當對手撐不下去投降時,如果還有婦人之仁,讓對手喘息,後果將不堪設想。
回到選股上,二個購併案的背景不同,當然不應該做同樣的處理。但競爭環境激烈,又不能當機立斷的股票,還是少碰為宜。
兩個合併案雙雙破局,市場傳言頗多,但不管如何,股價應聲下挫是免不了的。然而,對於類似的同業合併,我一向極有興趣,因為合併釋出許多經濟訊息,雖不足以預測股價走勢,但對於選股,我相信是所啟示。
其實這二個合併案的性質,完全不同。至少從競爭的角度來看,這二個案子真的完全不同。
一般而言,同業都是處於敵對和競爭的狀況。二家同業願意盡棄前嫌,有一方或是二方都願忍氣吞聲,只求合解,必有其他重大因素。合併的程序複雜,牽涉許多問題,有程序問題,也有實質問題。正常的企業,日常營運已經夠煩的了,何必沒事找事,去做無謂的合併?
因此,合併的動作背後,必然有一經濟訊號,而且是重大的訊號。不管合併是否成功,我們都應抓住這個訊號。
對了,我在這裡不作股價預測,更沒辦法像外資研究員一樣,為合併案破局算出目標價。因為現實的變數實在太多了,除了外資研究員可以頻頻拜訪公司深入評估外,一般人是很難做出精確估算的。
但我們還是可以透過背後的訊息,瞭解競爭狀況。我覺得華碩技嘉案,有點像是二個人打架打了多年,有一方累了(或雙方都累了),而且其中一方已傷及要害,而不得不求和以圖生存。
請注意,這是激烈拼鬥的下場。不論合併是否成功,存活下來的一方,還必須和其他人(即市場)打架拼命。繼續鬥爭下去。
而好樂迪錢櫃案則不同。二家當然也有競爭,但聯合或結合的機會更大。他們要面對同樣的上游唱片公司,也要面對差不多相同的客戶。但這好像二個人「狼狽為奸」。用「狼狽為奸」似乎不太好,不過實質的情況的確如此。他們就好像日月潭中僅有的二艘船供客戶搭乘(舉例的而已,與事實無關)。這二艘船的船主發現,儘管二船新舊、性質、大小、載客量、和舒適性完全不同,他們可以協調票價和客戶如何分配,讓雙方得以最少的成本賺最的多錢。
好樂迪案三年多前已談過一次,這次又談,可見合併的誘因。
而華碩的案子則不同。除了二軍對殺之外,還有其他人在一旁虎視眈眈。打掉一個對手,不表示獲利,因為還有其他人會加入。但殺掉一個,則或可收殺雞儆猴之效。
因此,我認為華碩和技嘉談合併只是讓技嘉獲得喘息機會罷了。我覺得理智的華碩,不應該養虎為患。更不要讓抓到的老虎反過頭來咬死獵人。華碩和技嘉談合併,除了製造更多問題之外,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多了一個潛在的競爭者。
重點是華碩所處的產業太競爭了,當對手撐不下去投降時,如果還有婦人之仁,讓對手喘息,後果將不堪設想。
回到選股上,二個購併案的背景不同,當然不應該做同樣的處理。但競爭環境激烈,又不能當機立斷的股票,還是少碰為宜。
Friday, March 23, 2007
你的股票是公務車還是私家車?
每家公司多多少少都有公務車,這些公務車,一般都是體面氣派而美觀大方。但是,你知道的,開車的人開起車來,可就不是那樣了。我以前待過的幾家公司,對公務車的外號,都不約而同稱之為「戰車」。雖然公司有人負責定期保養,也訂定相關使用辦法,但是呢,公務車只要開過一陣子,大家都心知肚明,車況是什麼樣的水準。
如果是私家車呢?即使只是一台不起眼的小車,你都可以看到車主愛惜有加,簡直成了車奴。啟動後一定會熱車;開起車來輕踩油門不亂飆,也不急煞車;洗車洗得勤快,下車前還屢屢回頭望汝也;加油加最好的油;零件用最好的;更不必提車內的配件了。
同樣是車子,待遇竟差這麼多?沒辦法,人性。
前幾天朋友問我明碁怎麼了?我回答,表面的問題你都知道了,就不必多說;我覺得真正的核心問題只有二個。其中一個就是「公務車問題」。
這是什麼意思?
明碁是一家實質上「沒有老闆」的公司,大家都是過客。董監大股東看來看去,大多是投資機構,不過問經營(因為投資公司或基金的錢也是別人的錢)。而大股東宏碁呢,持股不到7%,而且宏碁自己本身就夠煩的了,對明碁當然也就不便過問了。
所以這家公司就成了「公務車公司」,操在CEO司機手上,猛踩油門緊急煞車也就算了,偶爾還來一次甩尾,帥呆了。開得好,大家漲聲和鼓勵獎賞少不了;萬一駕駛稍有閃失,修車費反正是由大家出的,何所懼也。
那有沒有「私家車公司」呢?當然有,這些公司也許沒有「公務車公司」那麼體面,但保證經營人愛車之情發自至誠。是哪些公司呢,呵,請自己去找。不過我可以告訴你一個,那就是巴菲特的波克夏。
台灣當然也有,而且不少喔。
如果是私家車呢?即使只是一台不起眼的小車,你都可以看到車主愛惜有加,簡直成了車奴。啟動後一定會熱車;開起車來輕踩油門不亂飆,也不急煞車;洗車洗得勤快,下車前還屢屢回頭望汝也;加油加最好的油;零件用最好的;更不必提車內的配件了。
同樣是車子,待遇竟差這麼多?沒辦法,人性。
前幾天朋友問我明碁怎麼了?我回答,表面的問題你都知道了,就不必多說;我覺得真正的核心問題只有二個。其中一個就是「公務車問題」。
這是什麼意思?
明碁是一家實質上「沒有老闆」的公司,大家都是過客。董監大股東看來看去,大多是投資機構,不過問經營(因為投資公司或基金的錢也是別人的錢)。而大股東宏碁呢,持股不到7%,而且宏碁自己本身就夠煩的了,對明碁當然也就不便過問了。
所以這家公司就成了「公務車公司」,操在CEO司機手上,猛踩油門緊急煞車也就算了,偶爾還來一次甩尾,帥呆了。開得好,大家漲聲和鼓勵獎賞少不了;萬一駕駛稍有閃失,修車費反正是由大家出的,何所懼也。
那有沒有「私家車公司」呢?當然有,這些公司也許沒有「公務車公司」那麼體面,但保證經營人愛車之情發自至誠。是哪些公司呢,呵,請自己去找。不過我可以告訴你一個,那就是巴菲特的波克夏。
台灣當然也有,而且不少喔。
Wednesday, March 21, 2007
蝴蝶蘭的原鄉情懷

這株美麗的蝴蝶蘭就長在馬太鞍濕地的展示館裡。經人工長期育種所培育出的優秀植株,花美而健壯易於栽培。
背景是花東縱谷的山群。再往南的台東,就有一種台灣的原生蝴蝶蘭,有人稱之為台灣阿媽,我不喜歡這個名字。倒是喜歡Phal. aphrodite這個名字。aphrodite的意思是希臘神話中管愛與美的女神,用在美麗的白花蝴蝶蘭上,真是浪漫至極。
有關台灣蝴蝶蘭的故事,請參考知本森林遊樂區人工美女台灣阿媽介紹一文。
財富會自然集中(完)
以這篇作為結束。
當初,我之所以會去思考Pareto法則,最主要是碰到一個全世界美國以外的巴菲特迷所經常提出的問題:巴菲特的方法,能夠用在我國的市場嗎?
大家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如果沒有可口可樂、吉列、華盛頓郵報等美國公司,如果不是在美國,我們能夠在local市場上找到值得永久持有的股票嗎?
如果買天仁、琉園、或信義房屋,可以永久持有嗎?
前面提到了山峰模型,現在我們要來看看河流模型。如果你翻開地圖,仔細看地圖上的河川,你會發現,河流總是由小支流開始,逐漸匯集,最後成為一條大河而流入海洋。這麼多的支流和主流,形成了一個河川體系。而河水的流量,也從支流逐漸增加,當然,主流的流量最大。
現在,我們試著以河流模型來看看城市網路模型。我們常常看到地圖會把某個城市的航線畫出來,連接到其他城市。這些城市看起來就是一個網路。城市網路和河川網路有點不一樣,比較複雜,有來有往,形成迴路。但我們還是會看到城市的主從之分,就好像河流有主流和支流之分一樣。
位於主流地位的城市,其資源往往也比位於支流的城市多。我們可以看看這個例子:旗山、鳳山、大樹、左營等是高雄的「支流」,而高雄、台東、花蓮、台中、台南、新竹、宜蘭等則是台北的「支流」。東京和香港好像是亞洲的二大主流;而全世界的最大主流似乎是在紐約。
接下來,我們要再以另一個角度看城市。我對紐約並不瞭解,因此,我們以台北來說明。大台北區有台北縣和台北市,而台北市又分許多區,如松山、大安、文山、北投等區。如果仔細分析比較這些區,也會發現資源似乎集中少數幾個區。只要把公車路線和捷運網路畫出來,大概也可以看出市中心和幾個熱門區域,例如忠孝東路四段、和敦化南路一帶所形成的「東區」。
如果你拿台北東區和宜蘭南澳來比,就會發現除了資源分配顯然不對等之外,資源的成長速度也明顯不一樣。(你甚至可能還不知道南澳在哪裡。)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拿紐約曼哈頓區和吐魯番窪地來比,對比就更明顯了。當然,我並沒有歧視任何一個鄉下偏遠地區的意思,只是說明資源配置的不對稱性。
有了這個觀念,再來看天仁和可口可樂。從資源配置不對稱的觀念來看,就會發現天仁儘管優秀,卻只是區域性,其市場是「有限」的。而可口可樂卻在相對上,除了腹地富裕廣大之外,還有一種侵略性:可口可樂很容易賣給南投人,但天仁卻很難到紐約曼哈頓賣茶。即使天仁以茶餐連鎖餐廳打進紐約,也是相當有限而辛苦的。
分析到這裡,雖然我們還不能斷言台灣的股票不能像可口可樂一樣永久持有,但似乎從河川模型中,我們也該知道選哪個市場比較合適了。
在此,可能有人要問,如果這樣,那大家就都買美國股票就好了,其他國家的股票還有人要買嗎?如果大家不買其他國家股票,造成股價下跌,從價值投資角度看,這不正好是個投資良機嗎?
其實,這是另一個變數了。我們之前所有的討論,都假設是在符合安全邊際的原則下投資,以避免股價在不同區域發生高估或低估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既然前面分析,要累積財富就要投資在消費性壟斷的公司。現在,再進一步,既然要投資消費性壟斷公司,就投資全世界最大的品牌吧。通常,這是在美國市場。六福和迪士尼,你選哪一個?當然,再提醒一次,要等到價位符合安全邊際時才買進。
寫到這裡,似乎該舉美國消費性壟斷公司長期成長的例子了。正巧最近The Motley Fool上有一篇文章Let the Cash Roll In,裡頭舉了持有百事可樂、沃爾瑪、雅芳、和Home Depot等公司股票二十年的驚人效果。我想,這就是最好的例子吧。
當初,我之所以會去思考Pareto法則,最主要是碰到一個全世界美國以外的巴菲特迷所經常提出的問題:巴菲特的方法,能夠用在我國的市場嗎?
大家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如果沒有可口可樂、吉列、華盛頓郵報等美國公司,如果不是在美國,我們能夠在local市場上找到值得永久持有的股票嗎?
如果買天仁、琉園、或信義房屋,可以永久持有嗎?
前面提到了山峰模型,現在我們要來看看河流模型。如果你翻開地圖,仔細看地圖上的河川,你會發現,河流總是由小支流開始,逐漸匯集,最後成為一條大河而流入海洋。這麼多的支流和主流,形成了一個河川體系。而河水的流量,也從支流逐漸增加,當然,主流的流量最大。
現在,我們試著以河流模型來看看城市網路模型。我們常常看到地圖會把某個城市的航線畫出來,連接到其他城市。這些城市看起來就是一個網路。城市網路和河川網路有點不一樣,比較複雜,有來有往,形成迴路。但我們還是會看到城市的主從之分,就好像河流有主流和支流之分一樣。
位於主流地位的城市,其資源往往也比位於支流的城市多。我們可以看看這個例子:旗山、鳳山、大樹、左營等是高雄的「支流」,而高雄、台東、花蓮、台中、台南、新竹、宜蘭等則是台北的「支流」。東京和香港好像是亞洲的二大主流;而全世界的最大主流似乎是在紐約。
接下來,我們要再以另一個角度看城市。我對紐約並不瞭解,因此,我們以台北來說明。大台北區有台北縣和台北市,而台北市又分許多區,如松山、大安、文山、北投等區。如果仔細分析比較這些區,也會發現資源似乎集中少數幾個區。只要把公車路線和捷運網路畫出來,大概也可以看出市中心和幾個熱門區域,例如忠孝東路四段、和敦化南路一帶所形成的「東區」。
如果你拿台北東區和宜蘭南澳來比,就會發現除了資源分配顯然不對等之外,資源的成長速度也明顯不一樣。(你甚至可能還不知道南澳在哪裡。)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拿紐約曼哈頓區和吐魯番窪地來比,對比就更明顯了。當然,我並沒有歧視任何一個鄉下偏遠地區的意思,只是說明資源配置的不對稱性。
有了這個觀念,再來看天仁和可口可樂。從資源配置不對稱的觀念來看,就會發現天仁儘管優秀,卻只是區域性,其市場是「有限」的。而可口可樂卻在相對上,除了腹地富裕廣大之外,還有一種侵略性:可口可樂很容易賣給南投人,但天仁卻很難到紐約曼哈頓賣茶。即使天仁以茶餐連鎖餐廳打進紐約,也是相當有限而辛苦的。
分析到這裡,雖然我們還不能斷言台灣的股票不能像可口可樂一樣永久持有,但似乎從河川模型中,我們也該知道選哪個市場比較合適了。
在此,可能有人要問,如果這樣,那大家就都買美國股票就好了,其他國家的股票還有人要買嗎?如果大家不買其他國家股票,造成股價下跌,從價值投資角度看,這不正好是個投資良機嗎?
其實,這是另一個變數了。我們之前所有的討論,都假設是在符合安全邊際的原則下投資,以避免股價在不同區域發生高估或低估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既然前面分析,要累積財富就要投資在消費性壟斷的公司。現在,再進一步,既然要投資消費性壟斷公司,就投資全世界最大的品牌吧。通常,這是在美國市場。六福和迪士尼,你選哪一個?當然,再提醒一次,要等到價位符合安全邊際時才買進。
寫到這裡,似乎該舉美國消費性壟斷公司長期成長的例子了。正巧最近The Motley Fool上有一篇文章Let the Cash Roll In,裡頭舉了持有百事可樂、沃爾瑪、雅芳、和Home Depot等公司股票二十年的驚人效果。我想,這就是最好的例子吧。
Tuesday, March 06, 2007
Thursday, February 01, 2007
財富會自然集中(續)
想像一下全世界所有的人都一起玩同一場大富翁遊戲。如果人的壽命無限,可以一直玩下去,而且沒有政府抽稅,則極有可能到了最後,財富完全集中於一人身上,而其他人則都破產了。當然,這樣的假設太不合常理了,結論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不過,如果人的壽命有限、政府會抽稅、而且每個人除了資產之外,還有勞動所得,則結果會是如何呢?
結果就是Pareto所發現的財富集中現象。但各個區域或是各個領域各有其「大富翁」。而各個大富翁之間,還是有等級之分。可以想像成許許多多的山,高低各有不同。
我們要利用的就是這個「各擁山頭」的特性,讓自己登上一個山頭,即使只是一座小山。
建一座小山的第一步,就白手起家而言,就是以勞力賺錢,生活節省,省下所謂的「第一桶金」。這部份我想就不必多說了,就是富蘭克林精神。或是我們傳統的節檢美德。
建立了第一桶金之後,如何搏浮搖而直上,資產不斷累積呢?
這個問題很難,但在討論投資收入之前,我們不妨倒過來想,支出的特性是什麼,再由支出的特性中,找出累積財富的標的特性。因為從總體觀點而言,全世界的支出就等於全世界的收入,因此,支出和收入的問題,常常互為對偶。當你發現從收入面探討問題錯綜複雜時,有時候改從支出面切入,反而輕鬆容易。反之亦然。
顯然,支出也服從Pareto法則,也呈等比率分配。不論是消費的類別或選擇品項。所謂消費類別是指食品、醫療、交通、旅遊等等;而品項則是指特定廠商的特定商品,如誠品賣的書、長庚醫院某醫師、或7-11的咖啡等等。
請注意,當我們決定要消費時,在哪買、買哪個牌子等問題,我們往往沒有足夠時間搜尋研究,找出最好最便宜的標的;而是以腦海中的印象和臨場感受,挑出我們所要的商品。大部份的情形如此。這就造成了品牌壟斷的問題。因為我們的腦中,能存放的品牌數目有限,消費就集中於這幾個品牌。
也就是消費性壟斷商品。
把資金投資在具有消費性壟斷能力的廠商,就會透過Pareto法則,累積資產。當然,別忘了,投資時一定要謹守葛拉漢的安全邊際原則。(待續...)
結果就是Pareto所發現的財富集中現象。但各個區域或是各個領域各有其「大富翁」。而各個大富翁之間,還是有等級之分。可以想像成許許多多的山,高低各有不同。
我們要利用的就是這個「各擁山頭」的特性,讓自己登上一個山頭,即使只是一座小山。
建一座小山的第一步,就白手起家而言,就是以勞力賺錢,生活節省,省下所謂的「第一桶金」。這部份我想就不必多說了,就是富蘭克林精神。或是我們傳統的節檢美德。
建立了第一桶金之後,如何搏浮搖而直上,資產不斷累積呢?
這個問題很難,但在討論投資收入之前,我們不妨倒過來想,支出的特性是什麼,再由支出的特性中,找出累積財富的標的特性。因為從總體觀點而言,全世界的支出就等於全世界的收入,因此,支出和收入的問題,常常互為對偶。當你發現從收入面探討問題錯綜複雜時,有時候改從支出面切入,反而輕鬆容易。反之亦然。
顯然,支出也服從Pareto法則,也呈等比率分配。不論是消費的類別或選擇品項。所謂消費類別是指食品、醫療、交通、旅遊等等;而品項則是指特定廠商的特定商品,如誠品賣的書、長庚醫院某醫師、或7-11的咖啡等等。
請注意,當我們決定要消費時,在哪買、買哪個牌子等問題,我們往往沒有足夠時間搜尋研究,找出最好最便宜的標的;而是以腦海中的印象和臨場感受,挑出我們所要的商品。大部份的情形如此。這就造成了品牌壟斷的問題。因為我們的腦中,能存放的品牌數目有限,消費就集中於這幾個品牌。
也就是消費性壟斷商品。
把資金投資在具有消費性壟斷能力的廠商,就會透過Pareto法則,累積資產。當然,別忘了,投資時一定要謹守葛拉漢的安全邊際原則。(待續...)
Monday, January 29, 2007
財富會自然集中
你玩過大富翁遊戲嗎?不管是三、四個人玩,還是七、八個人玩,你會發現,這個遊戲從未有和局。到最後一定會出現一個大富翁,而其他人則全部破產。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這個遊戲的名字就叫Monopoly。這個特性,在新近的學科「經濟物理學」(econophysics)上已經成為一大課題。
大富翁遊戲的贏家,看似來自運氣,與他買什麼資產無關,但仔細分析,其實和資產配置有關。配置得當,一但突破初局的平衡狀態,就可以一路贏到底。你應該有這個經驗吧?前幾輪買對了資產,後面真的是閉著眼睛玩都會贏。其過程並不是你擲骰子特別厲害,而是別人每擲一次骰子,都有很大的機率要付錢給你。因為你先佔到了樞紐資產。
財富會自然集中,因為樞紐資產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義大利經濟學家Pareto於1896年研究所得分配時,發現大部分的所得集中於少數人手中。而且不論是哪個國家或是哪個時期,都有這個特性。詳《Cours d'Economique Politique》(經濟政治的過程)一書。
這個財富集中過程,又叫做「財務的自我催化隨機過程」(Financial Autocatalytic Stochastic Process),而這個系統則稱為財務的自我催化隨機系統。當然,所得和資產是不一樣的概念,不過我們在此不妨以財富一詞來模糊表達。Jean-Philippe Bouchaud和Marc Mezard發現,財富集中的現象,不只是現實生活現象,還是一種自然法則。這二位科學家發現,金錢的流動,和材料物理學上的特性完全一致,因此可以用物理學上的定律,解釋財富累積現象。詳《Wealth condensation in a simple model of economy》。
科學家的用語很複雜,也很數學,不容易瞭解。但原理其實很簡單。投資所得到的收益(或損失),和投資的額度成正比;因此,有錢人賺(或賠)得比窮人多。雖然賺賠有些隨機因素,但長期而言,財富分配就會遵循Pareto法則。一般人稱Pareto法則為80/20法則,其實不一定是80對20這個比率。詳《Pareto Laws in Financial Autocatalytic/Multiplicative Stochastic Systems》。
寫到這裡,似乎該拉回我的主題了,我們如何從財富的自然集中特性中,透過「財務的自我催化隨機過程」,讓我們逐漸從窮人群中脫離,進入少數的富人群。(待續)
大富翁遊戲的贏家,看似來自運氣,與他買什麼資產無關,但仔細分析,其實和資產配置有關。配置得當,一但突破初局的平衡狀態,就可以一路贏到底。你應該有這個經驗吧?前幾輪買對了資產,後面真的是閉著眼睛玩都會贏。其過程並不是你擲骰子特別厲害,而是別人每擲一次骰子,都有很大的機率要付錢給你。因為你先佔到了樞紐資產。
財富會自然集中,因為樞紐資產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義大利經濟學家Pareto於1896年研究所得分配時,發現大部分的所得集中於少數人手中。而且不論是哪個國家或是哪個時期,都有這個特性。詳《Cours d'Economique Politique》(經濟政治的過程)一書。
這個財富集中過程,又叫做「財務的自我催化隨機過程」(Financial Autocatalytic Stochastic Process),而這個系統則稱為財務的自我催化隨機系統。當然,所得和資產是不一樣的概念,不過我們在此不妨以財富一詞來模糊表達。Jean-Philippe Bouchaud和Marc Mezard發現,財富集中的現象,不只是現實生活現象,還是一種自然法則。這二位科學家發現,金錢的流動,和材料物理學上的特性完全一致,因此可以用物理學上的定律,解釋財富累積現象。詳《Wealth condensation in a simple model of economy》。
科學家的用語很複雜,也很數學,不容易瞭解。但原理其實很簡單。投資所得到的收益(或損失),和投資的額度成正比;因此,有錢人賺(或賠)得比窮人多。雖然賺賠有些隨機因素,但長期而言,財富分配就會遵循Pareto法則。一般人稱Pareto法則為80/20法則,其實不一定是80對20這個比率。詳《Pareto Laws in Financial Autocatalytic/Multiplicative Stochastic Systems》。
寫到這裡,似乎該拉回我的主題了,我們如何從財富的自然集中特性中,透過「財務的自我催化隨機過程」,讓我們逐漸從窮人群中脫離,進入少數的富人群。(待續)
油漆師傅

這幾天我找了油漆師傅來家裡粉刷(所以部落格就因而停寫了幾天),原本我有些猶豫的,因為房子住久了,雜物總是非常多,但還算各安其所,雖然部分牆壁已因多年未粉刷而斑駁,可是如果要搬開來徹底粉刷,那可是大工程,想到就頭皮發麻,可是妻子說長痛不如短痛,一直拖下去也不是辦法,終於還是痛下決心,找人來粉刷。
油漆師傅是個六十多歲勤快務實的老闆,洽談時非常親切和諧,而且經驗老道,一點兒也不覺得麻煩,報價也很合理,頓時讓我寬心不少。
粉刷前的準備打理工作雖然繁瑣,倒還不致於如想像中的痛苦,一切就緒之後,老師傅就上工了。師傅的工很細,職業功夫的確是不一樣。油漆那天,老闆還帶了另一名助手,其實,與其說是助手,不如說是他的好友,因為他也是個年紀六十多歲自己接案的老闆。他們經常相互支援,尤其是像這種年關將近的熱門時段。
我對這二位師傅非常好奇,於是透過閒聊,瞭解一下他們的情形。原來他們都是頗有財務基礎的人了,我找的那位師傅還開了家建材行,並與妻子經營窗簾店,兒子還在上大學,但已獨立,很活,月入四、五萬,而且投資股票賺了不少;另一位師傅更令我驚訝,家住陽明山,房子不少,光是租金收入就很不錯了。最近出售八德路一棟房子,售價一千餘萬。
粉刷油漆的工作其實很辛苦,但他們不但不以為苦還興致勃勃。說他們當藝術在做是誇張了點,但他們以自己的工作成果為傲則毫不誇張。我想,他們就是真正的小資產階級,從經濟的角度看,和醫師、律師其實沒有兩樣,只要專業、敬業,再加上勤快,雖然工作辛苦,卻也有自己的天地。
Wednesday, January 24, 2007
Tuesday, January 23, 2007
木炭養蘭
上週末我把幾盆國蘭換盆,因為種了好幾年了,植材都腐化了,蘭草也長得越來越弱。現在種蘭很方便,有廠商調配好的植材,不用自己為了調配植材,弄得狼狽不堪。
國蘭雖是地生蘭,但蘭根鮮嫩,不能種在一般土壤中,必須鬆鬆的能夠透氣。因此有蛇木屑、蘭石、珍珠石、蛭石、磚塊等植材。
我最喜歡的是木炭。我最早用木炭種蘭是小學時,那時祖父帶蘭花回來,以蛇木屑種植。我翻遍書籍,終於找到明人王象晉在群芳譜中這樣寫道:「用水浮炭,上蓋青苔,花茂。」於是我就試著用「水浮炭」來種。水浮炭是什麼炭呢?就是木炭,可以浮在水上,而煤礦是煤,雖然都是黑黑的,卻是不同的東西。
木炭其實就是活性炭,能夠除臭消毒。所以蘭花種於木炭裡,可以常年不換。只要更換上面的水草就行了。種木炭的蘭根雖然會黑黑的,卻很健壯肥美。
不過用木炭最麻煩的是要自己敲碎,很花工夫。現在大賣場有各種木炭,我覺得越便宜,越雜的越好敲。
可惜我沒用相機拍下過程,因為我滿手黑漆漆的。
國蘭雖是地生蘭,但蘭根鮮嫩,不能種在一般土壤中,必須鬆鬆的能夠透氣。因此有蛇木屑、蘭石、珍珠石、蛭石、磚塊等植材。
我最喜歡的是木炭。我最早用木炭種蘭是小學時,那時祖父帶蘭花回來,以蛇木屑種植。我翻遍書籍,終於找到明人王象晉在群芳譜中這樣寫道:「用水浮炭,上蓋青苔,花茂。」於是我就試著用「水浮炭」來種。水浮炭是什麼炭呢?就是木炭,可以浮在水上,而煤礦是煤,雖然都是黑黑的,卻是不同的東西。
木炭其實就是活性炭,能夠除臭消毒。所以蘭花種於木炭裡,可以常年不換。只要更換上面的水草就行了。種木炭的蘭根雖然會黑黑的,卻很健壯肥美。
不過用木炭最麻煩的是要自己敲碎,很花工夫。現在大賣場有各種木炭,我覺得越便宜,越雜的越好敲。
可惜我沒用相機拍下過程,因為我滿手黑漆漆的。
從大同板橋廠關閉事件談起
上周五(19日)大同無預警宣佈將生產壓縮機及大家電的板橋廠停工,大同說明,由於公司為啟動全球產能整合計畫,因此將大家電中心、壓縮機的產能轉移到越南的家電廠以及大陸中山壓縮機廠,才能增加競爭力,目前留在台灣的還有家電研發、全球業務以及小家電的生產。詳細新聞請詳這則報導。
大同關廠,自然引發員工不滿與抗議,這點頗讓人覺得難過。希望該公司能夠好好處理,不要讓服務多年的員工白白犧牲了。
如果你再仔細看報導,會發現除了該公司宣佈的「啟動全球產能整合計畫」之外,大家的眼光全放在大同的資產上。雖然大同的本業獲利不佳,轉投資的華映也是陷入虧損困境,但大同坐擁的龐大資產題材卻成為部分外資看好的對象,大同在全台灣擁有近45萬坪的土地,開發利益 相當龐大,部分建案已經開發出售,今年建案入帳金額 將達40億元以上。
根據報導,「大同手握多筆土地資產,潛在開發利益驚人,法人表示,大同全省土地資產達46.7萬坪,且大多位於大台北地區,總市價估計可達新台幣 667億元,若加計大同集團轉投資,大同總資產淨值更達 877億元,每股淨值達20.8元,以目前股價評價,股價淨值比嚴重偏低。」
因此,大同引起各路人馬介入:包括聯電、寶成、元大和德安等集團。看來後續大同在各路人馬的壓力下陸續處分或開發資產將是無可避免之事。
以其板橋廠來說,其實是位於土城中央路,面積廣大方正,再加上距捷運海山站頗近,在土城捷運通車後價值立即凸顯出來。這塊地是工業用地,如果要開發,當然要配合都市計劃變更。但我覺得土城正在轉型,從衛星工廠林立的工業區轉變成都市周邊住宅區。土城須要將大量的工業用地釋出,規劃開發,包括公園、學校用地等,才能為地方帶來最大福祉。因此一方面業主需要地方政府協助變更地目,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業主配合貢獻綠地和學校用地,在合則兩利的情形下,我覺得將會進行得相當順利。
工廠停工當做資產股來炒,是十多年前的老議題了,但大同這次卻格外引人注意,除了因為大同土地多半位於北市精華地區外,一家歷史悠久的國產品牌公司,關廠配合各方壓力開發資產,的確具有代表意義。
這代表著當下熱門產業,如果產品是一般性商品而非消費性壟斷商品,則大同的故事將是其未來的寫照。不同之處在於土地廠房大小及座落地點上的差異而已。
現階段大同的行動,暗示公司經營階層和股東已有一定程度的共識,台灣廠區,關掉的價值比繼續營運還高。這還是在地目還未變更前所做的評估。
我相信大同現在最忙的就是人事部(處理員工安置問題)以及土地開發部門。另外還需要調合地方政府都市計劃的資深人員,這可能是大同的罩門,但有各路人馬協助,恐怕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為什麼我要寫大同?我的焦點一向放在獲利能力,從來不重視處分資產的價值。但因為我在幾年前趁低價購入大同板橋廠附近的房子,因此對大同板橋廠的開發格外有興趣。期待大同的開發案。
大同關廠,自然引發員工不滿與抗議,這點頗讓人覺得難過。希望該公司能夠好好處理,不要讓服務多年的員工白白犧牲了。
如果你再仔細看報導,會發現除了該公司宣佈的「啟動全球產能整合計畫」之外,大家的眼光全放在大同的資產上。雖然大同的本業獲利不佳,轉投資的華映也是陷入虧損困境,但大同坐擁的龐大資產題材卻成為部分外資看好的對象,大同在全台灣擁有近45萬坪的土地,開發利益 相當龐大,部分建案已經開發出售,今年建案入帳金額 將達40億元以上。
根據報導,「大同手握多筆土地資產,潛在開發利益驚人,法人表示,大同全省土地資產達46.7萬坪,且大多位於大台北地區,總市價估計可達新台幣 667億元,若加計大同集團轉投資,大同總資產淨值更達 877億元,每股淨值達20.8元,以目前股價評價,股價淨值比嚴重偏低。」
因此,大同引起各路人馬介入:包括聯電、寶成、元大和德安等集團。看來後續大同在各路人馬的壓力下陸續處分或開發資產將是無可避免之事。
以其板橋廠來說,其實是位於土城中央路,面積廣大方正,再加上距捷運海山站頗近,在土城捷運通車後價值立即凸顯出來。這塊地是工業用地,如果要開發,當然要配合都市計劃變更。但我覺得土城正在轉型,從衛星工廠林立的工業區轉變成都市周邊住宅區。土城須要將大量的工業用地釋出,規劃開發,包括公園、學校用地等,才能為地方帶來最大福祉。因此一方面業主需要地方政府協助變更地目,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業主配合貢獻綠地和學校用地,在合則兩利的情形下,我覺得將會進行得相當順利。
工廠停工當做資產股來炒,是十多年前的老議題了,但大同這次卻格外引人注意,除了因為大同土地多半位於北市精華地區外,一家歷史悠久的國產品牌公司,關廠配合各方壓力開發資產,的確具有代表意義。
這代表著當下熱門產業,如果產品是一般性商品而非消費性壟斷商品,則大同的故事將是其未來的寫照。不同之處在於土地廠房大小及座落地點上的差異而已。
現階段大同的行動,暗示公司經營階層和股東已有一定程度的共識,台灣廠區,關掉的價值比繼續營運還高。這還是在地目還未變更前所做的評估。
我相信大同現在最忙的就是人事部(處理員工安置問題)以及土地開發部門。另外還需要調合地方政府都市計劃的資深人員,這可能是大同的罩門,但有各路人馬協助,恐怕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為什麼我要寫大同?我的焦點一向放在獲利能力,從來不重視處分資產的價值。但因為我在幾年前趁低價購入大同板橋廠附近的房子,因此對大同板橋廠的開發格外有興趣。期待大同的開發案。
Sunday, January 21, 2007
談談George Michaelis
這幾天再翻閱John Train所著的《The New Money Masters》一書,看到Michaelis的投資理念,還真是頗多心有悽悽焉的感覺。
首先他尋找股東權益報酬率不錯而且穩定的企業,他認為這種企業的優勢應該很容易解釋,而且能夠經久維持。此外,這類公司不太受景氣影響。ROE如果在25%~30%,一定有個明確的理由,他會先去找出原因。然後再評估其持久性。
他會避開高負債比率的公司,只要公司的獲利能力強,其現金流量一定不錯,很少需要高額的負債。
此外他要出手買心目中的好股時,一定堅持低價。股價如果買高了,選股能力縱使再好,成效也會大打折扣。他會設定一個目標價位,當股價低於這個價位時才開始買進。他並不期望買在最低點,但頗堅持價位。他常常花很長的一段期間來建立部位。
如果股價有點過熱高估時,他會賣出持股。他覺得他常常賣得太早了。
他也買可轉債。
我只能說,我的操作方式和他太像了。
他所管理的Source Capital封閉型基金,自1973至1987年的15年間,總投資報酬率達1200%,是同時期史坦普500種(S&P500)股價指數報酬率的三倍。希望我也能有長期的好成績。
《The New Money Masters》一書,我是1990年十二月在芝加哥買的,猶記得當時芝加哥下著雪的景象。這本書我好久沒摸了,如今拿起來看,感觸還真是不少。
首先他尋找股東權益報酬率不錯而且穩定的企業,他認為這種企業的優勢應該很容易解釋,而且能夠經久維持。此外,這類公司不太受景氣影響。ROE如果在25%~30%,一定有個明確的理由,他會先去找出原因。然後再評估其持久性。
他會避開高負債比率的公司,只要公司的獲利能力強,其現金流量一定不錯,很少需要高額的負債。
此外他要出手買心目中的好股時,一定堅持低價。股價如果買高了,選股能力縱使再好,成效也會大打折扣。他會設定一個目標價位,當股價低於這個價位時才開始買進。他並不期望買在最低點,但頗堅持價位。他常常花很長的一段期間來建立部位。
如果股價有點過熱高估時,他會賣出持股。他覺得他常常賣得太早了。
他也買可轉債。
我只能說,我的操作方式和他太像了。
他所管理的Source Capital封閉型基金,自1973至1987年的15年間,總投資報酬率達1200%,是同時期史坦普500種(S&P500)股價指數報酬率的三倍。希望我也能有長期的好成績。
《The New Money Masters》一書,我是1990年十二月在芝加哥買的,猶記得當時芝加哥下著雪的景象。這本書我好久沒摸了,如今拿起來看,感觸還真是不少。
Friday, January 19, 2007
詩人
我在長青的一本詩集《落葉》上看到對詩人的解說,覺得很有趣。我再添加幾句,寫成這篇。先聲明,我自己也很喜歡詩,絕無對詩人不敬之意。
提到詩人
你會想到荷馬、屈原
還是余光中或葉慈
總之
詩人是歷史上最神聖的意象
但如果說
你的鄰居是詩人
你會聳聳肩
認為這是個笑話
如果說
你的配偶是詩人
你會頭皮發麻
認為這是個冷笑話
只是
你還是期望情人是詩人
即使這是個黃色笑話
詩人是情人 是吧
提到詩人
你會想到荷馬、屈原
還是余光中或葉慈
總之
詩人是歷史上最神聖的意象
但如果說
你的鄰居是詩人
你會聳聳肩
認為這是個笑話
如果說
你的配偶是詩人
你會頭皮發麻
認為這是個冷笑話
只是
你還是期望情人是詩人
即使這是個黃色笑話
詩人是情人 是吧
Thursday, January 18, 2007
閒話看盤
說實在的,這幾天力霸、嘉食化不斷地出現在報端、網路及電視上,嘉食化以前叫嘉麵,令我不禁回憶起早年做股票的情形。當然,當年王又曾人稱王博士,也是大家茶餘飯後的焦點。有關王又曾的故事請看商業週刊電子報《「王」朝垮了》一文,裡頭有生動的描述。
我們家是在民國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做股票,當時證券商很少,連去哪裡開戶都要搜尋一番。一般人做股票,資訊就是靠報紙的行情表,要不然就是到券商那裡觀看現場的行情看板。對了,還有中廣的行情播報。
似乎,行情是當時做股票中最重要的事了,我記得當時還有書籍教人如何從行情播報小姐聲音的緩急快慢中聽出玄機。
為什麼會從力霸想到行情播報?因為當時力霸可以說是人人必買的股,你要問誰沒買過力霸的恐怕找不到幾個人。大家「聽」行情時,多少對力霸會不自覺的注意一下,當作指標。力霸業績一向不好,股票也很便宜,小道消息又多,投資人多少都曾經「操作」過。
當時技術分析程式還沒出來,有的只是畫在座標紙上,試圖找出趨勢線或是頭肩頂。我還用Lotus123作些指標分析,現在想想,這樣也算投資,真是初生之犢啊。
大部份的人還是以看盤聽盤為主,證券商的營業大廳裡人滿為患,擠得水洩不通,往往某一檔股票,或是某一類股稍有變化,營業大廳馬上傳來陣陣的驚叫聲。
由於股市太熱了,看盤遂逐漸成為全民運動,到處都是看盤的人。計程車上播放的是中廣的行情播報節目或是解盤節目、餐廳裡的電視機,在午間新聞時一定要有收盤行情,大家吃飯一定吃到午間新聞收盤行情結束才肯離席。股東會紀念品很多是送收音機,好讓投資人聽盤。由於看盤熱太過火了,很多人連上班都正事不做,偷偷地、或是公然地聽盤。
於是許多企業開始禁止員工上班聽盤,甚至於禁止買賣股票。看盤簡直成了社會的大麻,人人欲狂吸一口而後快。
當然,如果你的工作就是看盤,那就更令人羨慕不已了。多少年輕人立志要進操盤室。不過,看盤當工作其實也不是外人想的那樣神聖。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年在看盤室,裡面有各種先進設備,電視牆算是最落伍的了。除了精業即時報價系統之外,我們還有路透社系統,運用Excel DDE功能把即時行情做快速運算,運用財務工程技術來操盤。不管是認購權證動態避險、可轉換公司債交易系統、自營操盤系統、期貨技術分析多空交易系統、或是風險管理系統,都一一建制完備。
看盤有許多不同的小組,有的是獨立運作,有的則是集合在一起,各色人等好不熱鬧。
有人喜歡解盤,說得頭頭是道;有人喜歡賭收盤會怎樣,當作午餐的輸贏;有人還會對著螢幕發呆、瘋狂、胡言亂語、或是唸起沒人聽得懂的咒語。通常多頭行情時操盤室總是士氣高昂,歡笑聲此起彼落;而空頭時則一片肅靜。當然,操盤室裡總是有幾位活潑聰明的人,在看盤中大家你來我往,煞是有趣。
對我來說,看磐實在是很無聊的一件事,行情看久了早就皮了。有時候看盤成了我們操盤人拒絕別人的好藉口。要開會?對不起我要看磐。討厭的人打電話來囉唆?告訴他我在看盤,沒空鳥他!有工作要分派過來?對不起,我們部門要看盤,抽不出人力。
只要說你在看盤,別人即使有天大的事要找你都不得不「自反而縮」,因為對外人來說,看盤是多麼神聖的一件事啊。
但我現在還看盤嗎?當然。因為積習難改,不過,已不再那麼熱衷了。時間最好還是花在重要的事務上。
我們家是在民國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做股票,當時證券商很少,連去哪裡開戶都要搜尋一番。一般人做股票,資訊就是靠報紙的行情表,要不然就是到券商那裡觀看現場的行情看板。對了,還有中廣的行情播報。
似乎,行情是當時做股票中最重要的事了,我記得當時還有書籍教人如何從行情播報小姐聲音的緩急快慢中聽出玄機。
為什麼會從力霸想到行情播報?因為當時力霸可以說是人人必買的股,你要問誰沒買過力霸的恐怕找不到幾個人。大家「聽」行情時,多少對力霸會不自覺的注意一下,當作指標。力霸業績一向不好,股票也很便宜,小道消息又多,投資人多少都曾經「操作」過。
當時技術分析程式還沒出來,有的只是畫在座標紙上,試圖找出趨勢線或是頭肩頂。我還用Lotus123作些指標分析,現在想想,這樣也算投資,真是初生之犢啊。
大部份的人還是以看盤聽盤為主,證券商的營業大廳裡人滿為患,擠得水洩不通,往往某一檔股票,或是某一類股稍有變化,營業大廳馬上傳來陣陣的驚叫聲。
由於股市太熱了,看盤遂逐漸成為全民運動,到處都是看盤的人。計程車上播放的是中廣的行情播報節目或是解盤節目、餐廳裡的電視機,在午間新聞時一定要有收盤行情,大家吃飯一定吃到午間新聞收盤行情結束才肯離席。股東會紀念品很多是送收音機,好讓投資人聽盤。由於看盤熱太過火了,很多人連上班都正事不做,偷偷地、或是公然地聽盤。
於是許多企業開始禁止員工上班聽盤,甚至於禁止買賣股票。看盤簡直成了社會的大麻,人人欲狂吸一口而後快。
當然,如果你的工作就是看盤,那就更令人羨慕不已了。多少年輕人立志要進操盤室。不過,看盤當工作其實也不是外人想的那樣神聖。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年在看盤室,裡面有各種先進設備,電視牆算是最落伍的了。除了精業即時報價系統之外,我們還有路透社系統,運用Excel DDE功能把即時行情做快速運算,運用財務工程技術來操盤。不管是認購權證動態避險、可轉換公司債交易系統、自營操盤系統、期貨技術分析多空交易系統、或是風險管理系統,都一一建制完備。
看盤有許多不同的小組,有的是獨立運作,有的則是集合在一起,各色人等好不熱鬧。
有人喜歡解盤,說得頭頭是道;有人喜歡賭收盤會怎樣,當作午餐的輸贏;有人還會對著螢幕發呆、瘋狂、胡言亂語、或是唸起沒人聽得懂的咒語。通常多頭行情時操盤室總是士氣高昂,歡笑聲此起彼落;而空頭時則一片肅靜。當然,操盤室裡總是有幾位活潑聰明的人,在看盤中大家你來我往,煞是有趣。
對我來說,看磐實在是很無聊的一件事,行情看久了早就皮了。有時候看盤成了我們操盤人拒絕別人的好藉口。要開會?對不起我要看磐。討厭的人打電話來囉唆?告訴他我在看盤,沒空鳥他!有工作要分派過來?對不起,我們部門要看盤,抽不出人力。
只要說你在看盤,別人即使有天大的事要找你都不得不「自反而縮」,因為對外人來說,看盤是多麼神聖的一件事啊。
但我現在還看盤嗎?當然。因為積習難改,不過,已不再那麼熱衷了。時間最好還是花在重要的事務上。
Subscribe to:
Posts (Atom)